【影响】博物馆Vol.034赤峰博物馆

  赤峰博物馆是家一级历史类博物馆,始建于 1987年。1958年,赤峰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地区级的文物单位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1987年,在赤峰市文物工作站的基础上,成立了赤峰博物馆,这是赤峰历史上第一座大型博物馆。

  赤峰博物馆新馆位于赤峰市新城区,于2010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积1.1万方米,高27米,展陈面积4000方米,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

  赤峰博物馆新馆建筑群采用辽代特色古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既有晚唐时期古代建筑的特点,又在细节上体现着契丹的建筑风格。赤峰博物馆不仅是赤峰市的地标建筑,更是各类活动团体媒体宣传取材网红打卡的圣地,其建筑设计曾荣获建筑工程鲁班奖。

  馆内现有馆藏文物8万余件组,80为考古发掘成果,部分为征集捐赠品。藏品包括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铁器金银器丝织品皮革制品壁画书画珠宝类等。其一级文物135件组,二级文物376件组,三级文物879件组。

  馆藏的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红山文化石雕人像赵宝沟文化凤型陶杯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鬲西汉王莽铸钱陶范辽代三彩鸳鸯壶清代金丝楠木骨灰罐清代金字甘珠尔经等文物都属馆藏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

  赤峰博物馆有4个基本陈列展厅。第一展厅主要展示的是赤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几种文化类型。第二展厅古韵青铜展示的是以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代表的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第三展厅展示的是契丹族建立的大辽帝所创建的草原文明。第四展厅展示的是金代及蒙元以,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北方民族,在赤峰大地上创造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蒙古族民俗文化。

   日出红山

  展览由穿越远古石破天惊红山古三个单元构成,主要展示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和河沿文化时期的文物,并配合图表场景再现互动参与等内容,全方位的展示了赤峰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辉煌期。

  早在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赤峰地区就有人类生存,勤劳智慧的赤峰先民们创造了具有时代特点和独具地方特色的灿烂远古文化,绵延不绝,繁荣发展。日出红山后,龙兴潢水源,龙从这里腾空,凤从这里展翅,玉从这里闪耀。由此也说明,赤峰是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

  红山文化是与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同原仰韶文化相交汇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古韵青铜

  展厅主要展示的是赤峰地区的青铜文明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距今42002500年,分别代表的是赤峰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和鼎盛时期的青铜文化。这两种文化形成了赤峰历史上的第二次文化辉煌期。

  展览由方崛起金戈铁马秦汉遗珍三个单元构成,展示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和秦汉时期的文物。主要记录了北方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草原青铜文明。

  的青铜时代形成于距今4000多年前,以原地区的夏代最具代表性。在此时期,赤峰地区的青铜文化主要有两种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这两种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因1960年科考古所在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发掘而命名。

  夏家店文化遗址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叠压在一起的,人们把堆积在下层的早期青铜文化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200年3600年,相当于原的夏王朝时期;在上面的鼎盛时期的青铜文化命名为夏家店上层文化,距今3000年2500年,相当于原的西和春秋时期。

  夏家店文化以精美的彩绘陶器繁缛的纹饰大型的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具以及独具特色的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而著称于世,在北方草原青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探索北方民族和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这两种文化对于研究早期家的出现也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这一地区后出现的燕秦汉等历史文化也生了重要的影响。

   契丹王朝

  展厅,展示了契丹民族建立的大辽帝所创造的草原文明。自契丹建至公元1125年被金所灭,存在了209年。有辽一代,文化艺术大放异彩,经贸发达政治体制完备,契丹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是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契丹族的大辽帝所创建的草原文明,而当时大辽帝的都城上京就位于今赤峰的巴林左旗,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大辽的辉煌,也便是赤峰这片土地上有过的辉煌。契丹族是古代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据说是由鲜卑的一支宇文部演变而,早期在今西拉沐沦河一带游牧。

  唐末,契丹族发展壮大起,907年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各部,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建立大契丹。辽太宗时改号为大辽。辽朝先后与五代北宋和西夏并存,极盛时,其疆域到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北到大兴安岭,南到河北部山西北部,所辖五京六府。辽朝历九世,公元1125年,辽被女真所灭,历时209年。

  辽代时间并不算长,却是一个文化艺术大放异彩经贸发达政治体制完备的北方政权,其创造的文明成果也是华文明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壮丽篇章。终辽一世,统治心始终在今天的赤峰地区,因此赤峰境内的辽代遗存极为丰富,成为外学者研究契丹辽文化的心,而赤峰博物馆也将其独立为一个展厅进行全面的展示。

   黄金长河

  展厅展示了元朝明朝与清朝的赤峰历史,对这一时间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命名为黄金长河,展示的是金代及蒙元以,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北方民族,在赤峰大地上创造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蒙古族民俗文化。

  展览由金代赤峰蒙源寻踪草原姻盟清代蒙古族风情四个单元构成。展示了女真族蒙古族在此创造的民族文化。此外,还通过固伦淑慧固伦荣宪两位公主的随葬品展示了清朝与蒙古各部的密切关系,还有代蒙古族民俗文物的展出,更是呈现出了赤峰地区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民俗。

  在这一段时间,赤峰一直是元朝的腹地,到了清朝也是常有公主下嫁的贵族地区,所以在当地留下了极为璀璨的历史文化 公元120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迄今800年,蒙古族一直是赤峰地区的主体民族,他们创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元朝,赤峰一直是的腹里,与元代朝廷有着很深的渊源。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后,把克什克腾封给了其岳父特薛禅及其子孙,巴林封给了其二弟合赤温,翁牛特封给了四杰之首木华黎,喀喇沁封给了四骏之首者勒蔑,赤峰地区成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及其后裔们的领地,城邑繁华经济发展,蒙元文化异彩纷呈。

  元代时,赤峰地区出现了应昌城大宁城全宁城宁昌城等繁华的城市,手工业商业发达,贸易繁盛,应昌城更是元朝政府在北方的粮食收购聚集地之一 而到了清代,满清政府为了对蒙古地区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满蒙联姻,公主下嫁的政策。赤峰地区就曾留下七位清公主的身影,她们到茫茫大漠草原,带先进的文化知识,加深了满蒙人民的沟通了解 满蒙联姻不但使清朝廷与蒙古贵族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且促进了满蒙文化的融合。

  赤峰地区的蒙古族民俗文化就融入了满汉的文化因子,保有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内涵。藏传佛教经典甘珠尔经打猎用具布鲁生用具马印饮食用具奶桶娱乐游戏蒙古象棋礼节性用品鼻烟壶,还有传统的蒙古族刺绣技艺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嵌贝彩绘陶鬲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嵌贝彩绘陶鬲,高29.5厘米,口径22厘米,1974年赤峰市敖汉旗大甸子墓地出土,家一级文物。泥质褐陶,庄重典雅,敞口卷沿,筒状腹,筒状空足,柱状足尖,整个陶鬲造型协调优美线条流畅。口沿上镶嵌四个贝壳,贝壳间镶嵌四个圆形蚌泡,显得十分高贵。器壁用红白两色绘制勾云形图案,使得这件嵌贝彩绘陶鬲富有了古朴典雅的气质。

   凤型陶杯

  新石器时代赵宝沟文化黑灰色陶,通高9.1厘米长18厘米宽10厘米。整体造型为一凤形,长冠,长喙,丹凤眼,杯身长圆形,矮圈足。这样的造型与华传统的凤颇为相似,已将凤的特征完全显现,这在史前文物还是首次发现,被誉为华第一凤。

   石雕人像

  红山文化石雕人像,家一级文物,高38厘米宽22厘米厚20厘米。裸体露双乳,双手捧在隆起的腹上,孕妇状,并着力表现腹部以上,石像栽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祖先和生殖崇拜,以祈求部落的繁衍和氏族的壮大。

   辽代三彩鸳鸯壶

  辽三彩辽代生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受唐三彩影响,辽代也烧这类品种。辽三彩多用黄绿褐三色釉,器型的方碟海棠花式长盘鸡冠壶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风格。其赤峰缸瓦窑烧造量相对大一些,所烧三彩釉陶器胎质细软,呈淡红色,釉色娇艳光洁,可与唐三彩媲美。装饰手法有印花划花两种,大凡盘碟采用阳文印花,琢器采用划花。与唐三彩的区别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辽三彩无蓝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钧窑公道杯

  元代钧窑公道杯,又称出水观音杯,家一级文物。杯高6.9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3.8厘米。天蓝色釉略带棕色,杯釉自上而下由深变浅,由薄变厚,胎质坚硬,杯下部釉汁堆积有如蜡液。杯身呈上卷荷叶形,敛口,圈足露胎,杯内有一个倒置旋转的底座,并塑六瓣莲花,花瓣边留有六孔,使公道杯底座内外相通,花心塑一浮动观音像,心凸起成直口。

   彩绘驾鹰木俑

  辽代彩绘驾鹰木俑,高51厘米宽24cm厚12cm。由整块柏木雕刻而成,彩绘有些脱落,刻工精细,神态逼真,胳膊上架一海青。海青是一种猛禽,属雕的一种,于我北长白山地区,因其羽呈青灰色而得名。这件辽代驾鹰彩绘木俑主要反映了契丹皇族四时捺钵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游牧渔猎。辽建后,皇帝四季外出游猎,朝官随行,设行帐称捺钵的景象。

   秦权

  秦代秦权,家一级文物,重31.43公斤。这件秦权为合范铸造,字迹清晰可辨,权顶正有弓形钮。外侧有凸起的范铸痕。表面铸有扇形阳铸李斯篆体,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铸文廿六年皇帝尽兼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者明皆明壹之。 铭文的纂字体笔力刚劲,结构整齐,是研究秦代书法的珍贵文物。

  ◇ 本文部分信息源于赤峰博物馆内蒙古文旅厅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